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时代数据君:大学生是真穷还是真敢花?25 年消费变化揭秘

发布时间:2024-11-11 03:27:13 点击量:

从10月份开始,大学社团开始招募新成员、团队建设、聚餐等活动。万圣节和双十一也将随之而来。天气越来越凉了,我们需要买新衣服。和朋友一起吃火锅的次数可能也会增加……

对于前不久刚刚经历短暂假期,现在又要投入新一轮“战斗”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没钱。

经济困难是几乎每个学生迟早都会遇到的经历,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情况和原因有所不同。

没有钱的欧美大学生可能会选择贷款,而中国学生则更倾向于向父母寻求帮助。二十、三十年前的学生可能月初一拿到生活费就得精打细算,但现在的学生可能要花半个月才开始把生活费花光。谈论贫穷。

那么,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真穷还是真敢花钱?人怎能穷,花又怎能花?

25年消费变迁,从爱美食到爱美

近年来,关于生活费不足的讨论频繁出现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往往几个数字就能引爆舆论,让网友陷入“1500就够了”、“没有4500活不下去”的陷阱。在激烈的争论中。

麦克斯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大学生消费与理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学生月均支出为1197元。看来1500元确实够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够了。

从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间,男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没有出现明显差异,趋于一致。 1994年,男女学生消费分别为250元、220元。到2007年为486元、443元,2014年为1046元、1107元。

只是中国太大了,真正的消费水平可能只有在具体城市考察才有意义。

挖财会计《2019年大学生消费报告》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学生月均消费分别为2400元、2300元、1970元、1990元。而且,杭州作为二线城市,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一线水平。

计算下来,一线城市的平均消费水平接近2200元,相当于2014年至2019年五年间一线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增加了1000元。

相比之下,这个数字也接近1994年至2014年20年间的增幅。

很难说是否喜欢记账的人花钱更多、记账意识更强,从而导致调查中的样本数据较高。但总体而言,一二线城市大学生消费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低线城市,如果你想唱卡拉OK、喝点饮料或者看一场电影,你必须从学校所在的偏远郊区等三十分钟的公交车,然后花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市中心。 ,回来后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_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_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

但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出行便捷,城市商圈分散,KTV、酒吧、电影院等娱乐休闲场所覆盖率高,且大多位于大型商场内,很容易诱发消费者的欲望。

很可能你只是打算看电影,但同时买了一杯奶茶并买了衣服。男生们穿梭于各大品牌的数码产品店,女生们则在化妆品柜台前驻足。最后,他们都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回家了。

所以现在说自己没钱的大学生,未必真的没钱,因为即使微信钱包里有一万块钱,大家一周也能花个位数。我们今天无休止的额外消费可能是关键。 。

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_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_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

通过整合不同年代的多个研究项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生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的关键时期。

与1994年相比,2007年大学生娱乐、衣着、生活用品支出增幅高于其他支出。但“吃饭是重中之重”的支出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食品支出的比重仅从89.4%下降到83.8%。

然而,2007年之后的十年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8年,大学生支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食品支出不再是唯一,仅占43.9%,娱乐、服装、形象、社交支出各占一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后,就会产生尊重、归属和爱的社会需求。这些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只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才需要它们。性满足了,当需求得到满足并进入新的阶段时,就很难再回去了。

因此,消费多元化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标志。那些认为学生应该像几十年前那样无欲无求、努力学习的人,既不可取,也不现实。唯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保持收支平衡并明智地使用金钱。

我的生活费增加了五倍,但我仍然感觉很穷。

据调查,1994年中国大学生月均基本生活费约为250元,2018年中国大学生月均基本生活费约为1325.5元。

尽管生活成本在过去25年里增加了五倍多,但“如果你不去,你就会穷”仍然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受邀参加各种活动时所说的话。

当然,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增长也是一个经常被举起作为挡箭牌的理由,但这个借口在统计数据面前似乎站不住脚。

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相比,1994年的物价大概上涨了3倍多,到2018年则上涨了近6.5倍。所以只要看看这 25 年,它们就翻了一番。

因此,与物价相比,生活费仍有更长、更明显的涨幅,但在5倍的基础上打折。

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_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_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

然而,根据迈克尔斯的研究,感觉自己钱不够的大学生比例近年来确实有所下降。 2016年,32%的学生感到经常缺钱或偶尔缺钱。到2019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17%。

相比2019年Max调查的大学生平均花费1197元,平均生活费1325.5元应该足够了。如果在一二线城市读书,生活费用确实可以适当提高。

很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学生或许能从父母那里得到2000多元的生活费,但如果总觉得不够,恐怕更多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想想自己是否消费过度了。

在数据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过度消费的可能原因,那就是学生的过度消费。

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_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_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

2016年至2019年,大学生先消费后付款的比例上升17%,借钱消费的比例上升19%,但放弃消费的学生比例从43%下降到27% 。

确实,这几年,花呗、借呗、白条等预付费方式的出现,极大便利了学生消费。如果你保证自己有经济能力按时归还,过度消费本身并不是问题。

但对于大多数经济不独立的大学生来说,使用花呗并不会感受到任何真正的花费。当他们下个月还钱时,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喊穷,这是一个问题。

然而,2019年,55%的学生在没钱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直接向家长求助。这仍然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但在要求生活费时,我们至少应该权衡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父母的负担之间的权衡。

理想的生活开支标准应该是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而又不会导致父母节衣缩食。控制在父母总收入的1/4以内是比较合理的。换句话说,接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2018年,城镇居民月生活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足46%,即月收入不超过1500元的人群占比为79.99%,相当于4/5的大学生。生活费用集中在平均水平1325.5元左右,大约占父母总收入的1/4。

相比之下,1994年,只有不到30%的学生能够将生活费维持在父母总收入的1/4以下,相应的生活费金额也远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最低消费水平。有数据显示,当时的最低消费水平在140-150元左右。

事实上,由于这里的主体是城镇居民,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

如果与农村居民的收入相比,1994年167元的生活费用,已经是农村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164%,相当于父母总收入的3/4以上。

20世纪90年代,资助一名大学生毁掉一个农村家庭甚至酿成悲剧的新闻屡见不鲜。

现在时代越来越好了,我们应该多体谅一下父母的辛苦,不要让他们承受过去的压力。

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_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_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果你想花它,你就得负责。

其实,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有这样的意识:如果生活费和日常开支的冲突主要是因为想买的东西太多造成的,那就自己解决。

近年来,大学生自己挣生活费、尽量不向家人索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除了选择打工,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善于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和市场手段来转移家庭经济压力。

Max的研究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不向父母和亲戚要钱的大学生人数从6%上升到30%,努力工作、兼职的人数比例也从30%跃升至30%。 % 至 56%。

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_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_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

2018年,浙江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灵活就业蓝皮书》显示,只有20%的人对兼职不感兴趣,53%的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岗位就够了,12%的学生表示兼职工作很常见。 。

此外,通过助学贷款减轻家庭压力、承担未来自己经济责任的方法,也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得到有效发展。

在各种生活支出来源中,投资理财虽然占比最小,但却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独特特征。

生活支出中来自投资理财的比例较小,并不意味着投资理财的人少。其实,把钱存到银行也是一种理财,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谁都不应该把每个月的本金利息当成这个月的生活费的一部分。

大学生夜生活方式的变化_大学生活的变与不变_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

从调查来看,2016年到2019年,实质性的变化是,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理财的大学生比例大幅下降,从43%下降到9%。最大的原因显然是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

纸币使用频率的大幅下降以及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投资理财。即使你对金融一窍不通,你也知道你可以在余额宝里存钱,每天赚几毛钱。

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时,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占比71%,其次有近一半的人选择风险,第三个因素是购买金额门槛。

在理财方面,大学生手头资金有限,承担风险能力较低,更偏好低门槛、稳定的理财方式。

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在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和能够过什么样的生活之间树立起自己的责任形象,要求他们尽快对自己的生活负起全部责任。 。

作者 |陈泰汉

Copyright © 2002-2024 4008云顶集团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